
来源:中国经济网
可以说,100个白领就会有100个周游世界的梦想。穷游——这一时尚的旅游方式令一众白领把梦想照进现实。纵然囊中羞涩,也能潇洒玩转地球。
穷游:一者穷在资金少,花销小;二者穷在景色,天涯海角,最好穷尽;
做个时尚“穷游人”,穷游天下,乐在无穷!
策划:赵洁
撰文:许珍
花有限的钱,行最多的路
一打开“穷游网”,霎时被信息包围。从如何签证,如何预订特价酒店、青年旅馆、廉价航空,到景点大全,穷游主打地,各地的游记,欧洲火车票的使用大全,以及巴黎地铁地图……无所不包。随着点击率的不断上升,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穷游的大军中。
身为中学教师的燕华大学时代做过导游。因工作之便,燕华和旅游地的地陪很熟,尽管如此,燕华还是觉得地陪热心带她去的地方并不是自己想去的。“其实,走出去是为了换换心情,更在意的是一路的‘风景’,期待的心情,而不是目的地本身”,燕华说。如此看来,“上车睡觉,下车拍照”这般跟团旅游的方式自然不适合和燕华有同样愿望的白领,相反,“穷游”反而正中这些背包客的下怀。
其实,有很多背包客并不“穷”,不少是外企月薪过万的白领。在媒体工作者蜜糖眼中,车子能到达的地方,几乎都被人类破坏得差不多了,要体验自然、淳朴、原生态的东西,只能脚才能到达,用她的话说:“那些地方有钱也没处花。”在不解的人看来,他们专找犄角旮旯的地方去,纯粹“自找苦吃”。
除此之外,在众多穷游爱好者们看来,“不花冤枉钱”是金科玉律,“能用有限的钱走更多的地方,何乐而不为呢?”自由职业者辉哥说,时间长了,走的地方多了,简朴的行走方式也就成了一种习惯。
怎一个“省”字了得
为了使有限的钱在旅行中发挥更大的效力,“省”字当头,“老驴”们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毫不讲究。相比起物质条件的简陋,他们更在意心灵的感受。
燕华1997年和几个朋友从南国千里迢迢同去新疆见识大漠风情。当时她们还都是快要大学毕业的学生,家教赚来的钱不容易,旅途因此变得格外简朴。燕华说,她们先是坐了44个小时的火车硬座到兰州,然后再辗转到新疆。在新疆时,为了省钱,她们买了一包馕背着,每顿饭就着停车点的免费茶水吃几个,实在馋了,就几个人合着大吃一顿手抓羊肉,剩下的羊肉还要打包回去,半夜饿醒了煮来吃。夏天新疆的水果便宜,燕华她们就狂吃水果,五角钱一公斤的葡萄吃个够。工作后,虽然钱宽裕了,但燕华依然保持着简朴的旅行风格。有一年去西藏后再去新疆,到了狮泉河,包不到车,燕华和朋友们就搭维族司机开的大货车,一路上和他们一样吃羊肉包子,睡车里,顺利到了目的地,如今想来,倒也过瘾。旅途中,没地方洗澡,燕华还试过和其他旅行者合开一间带洗澡房的房间,轮流洗澡。
据燕华介绍,除了野外生存没地方花钱,在大城市也能省钱,但首要条件是不能太讲究,燕华和朋友们去上海就是住8人一间的青年旅馆,“就在南京路,50元一晚,很干净,晚上还能听到外滩的钟声,虽然是公用的卫生间,但我们不在乎。”辉哥笑言,“有的驴友省钱省到令人发指的地步”。他的一个朋友去西藏时,省到连纸内裤都要洗两次。去前还特意把头发剃光,省洗发水。这些如今被拿来当作笑谈的故事,也将成为穷游到极致的传说了。
安全第一
“无限风光在险峰”,穷游者们热衷的目的地,常是人迹罕至的荒僻野外,穷游起来虽刺激,但也不免险象环生。
自由职业者辉哥一次从稻城到泸沽湖的徒步途中,就遭遇了险境。途中,辉哥在小旅馆中结识了7个“驴友”,大家商量好一起徒步入滇。因为事先在一本旅游书上了解过此条路线的大致方向,大家满以为没问题,就没请当地的向导。有“驴友”自告奋勇带路,大家以为按照书上所描述的路线指引,天黑前就可以到达最近的村庄,没想到现实环境远比书中复杂,天黑时,他们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地困在山上,看不到一丝光亮,仅有的应急灯照明的范围也有限。黑暗中,一行人走在“宽不过盈尺”的山脊上,举步维艰。更惊险的是,一个“驴友”脚下一滑,竟跌下了悬崖,幸好挂在悬崖一侧的树枝上,才幸免于难。所有人那一夜不敢再前行半步,只好在窄窄的山脊上坐了一夜。第二天天亮后,看着脚下深不见底的悬崖,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。如今想起还会后怕。
蜜糖也有着同样惊险的经历。那是2005年,在内蒙旅游时,蜜糖不顾同行者的阻拦,执意开车进入沙漠,结果车陷入沙中,手机没有信号,眼看着沙尘暴又来了,就在万分危急时,幸亏一辆过路车帮他们度过了窘境。事后,蜜糖再也不敢只凭匹夫之勇、对安全问题掉以轻心了。
穷游固然潇洒,风景固然独好,但安全超越一切美好的憧憬之上,应该令所有的穷游爱好者为之警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