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笔者近日采访发现,一些高校学生和白领时下通过专门的换房旅行网或朋友介绍,交换房门钥匙,彼此在对方的房子里吃住,然后在当地旅行。不少人称赞这样可以省钱省心,但反对者称,陌生人之间换房,责任有时候理不清,小心中招!
笔者调查发现,目前国内有数十家网站提供免费的换房旅行服务,这些网站几乎都把“省钱”作为换房的最大好处吸引人。
不过,要在网上找到合适的人来换房,还得有一套比较苛刻的条件:除了要写上房子和房主的基本信息外,有的甚至要求“最好附上家庭照片”等。一家换房网的负责人说,他们也充分为换房者的安全着想,比如换房时,他们会要求双方签订一个协议———对双方的水电费如何交、出现问题责任谁承担等加以明确。
不过,曾经换过房的柳先生向笔者反映,去年国庆时自己通过网站上的信息挑选了阳朔一名陈姓房主的房子,双方交换一个星期,“我在他家,几乎没有动过什么东西”。但一个星期后他回到家发现,原先放在冰箱里的水果早已空空如也,最麻烦的是马桶都给堵上了。邻居一见他回来就抱怨:“住你家的是什么朋友呀,经常很晚回来,有时还带些不三不四的人回来。”柳先生也很后悔这次换房经历,他说,“我以后决不会轻易选择换房旅行。”
赞同者认为,换房绝对省了一笔旅行费,“你想,出去旅行自己不但掏吃住的钱,房子空在那里,还要*心没有人看家,煤气费、水电费都让人*心。”换房恰好可以解决这些麻烦,还能在别人家里学习别人如何布置,体验当地人的生活。
反对者则表示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,“房子是自己最后的一块隐私地,有人在你家住上几天,再多的隐私也被他知道了,要旅行多花点钱无所谓。”“现在换房的机制还不完善,出现了问题怎么办?到时别人拍屁股走人,我到哪里找去?”
法律界人士认为,换房为个人自由,但要注意保护自己。在交换房屋的过程中,如果一方损害另一方财物,双方不管有没有签订相关合同,都要负赔偿责任;如果一方获取对方隐私,不算侵权,只有利用这些隐私损害对方利益时才构成侵权。
此外,在房屋交换时,网站促成双方换房,如果双方发生纠纷或者一方的财物等出现损害,网站只负信息发布失实的责任。网站如果收费的话,也只有证明网站存在重大过失或者故意情况下方能承担责任。
来源:新华网